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周家麟居士讲述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壹、讲经因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贰、释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参、略释体用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肆、次释译人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伍、正释经文—序分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伍、正释经文—正宗分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伍、正释经文—流通分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壹、讲经因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学人这次所选讲的经,是‘占察善恶业报经’。为什么要选讲这部经?依一般讲经通例,要先把讲经因缘说一说。那么,什么因缘要选讲这部经呢?首先我们得建立一个中心观念,这观念就是‘无论选讲什么经,其目的不外是要大家离苦得乐。’基于这个中心观念,再来确定几项原则:第一、一般人通常感到最痛苦的是什么?第二、怎么才能使人人脱苦?第三、有什么办法才能改善现前环境?这几项选经的原则确定了以后,所选的经,才能适合这一时期,这一环境的需要,讲起来才能契机。这部经的选择,就是本著这三项原则确定的。现开首先说第一、‘人人最感到痛苦是什么’这一项。在现时代里,差不多人人都有痛苦,是没有疑问的,不过要追究到痛苦的原因是什么?那就必需知道宿因,但这就不是容易的了。不过在日常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蛛丝马迹似乎可以看出人是如何的渴望知道宿因,就如现社会一般人,多数在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往往会脱口说出:天哪!我前生造了什么业,怎会使我落到这步田地?说这话的,不论是不是佛教徒,也不论信不信因果,到了事情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多会被痛苦和惊恐的情绪逼迫,自然会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唤。根据这一点,可以确定,不知前因,是怎样的痛苦了。而本经也正符合这项原则,因为本经能运用轮相的方法,来占察前因,与现代心理学家所发现的‘预期作用’的原理,不谋而合。能够详实的显示生前过去善恶行为,解除本身迷闷。依这种占察行法,不但能够解除现在眼前痛苦,而且能自由决定未来趋向,这是我要选讲本经的第一因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其次说到‘怎样才能使人人脱苦’这一项,脱苦的方法,在佛经里很多,不过求其适合我们现时代人修的,还是净土念佛法门,本道场是净土宗道场,提倡的就是念佛,不过念佛是正因,要是没有别的助缘,成就的较慢,因为平常被世俗杂事纷扰,不容易念到一心不乱,如果念佛人不能得到一心不乱,遇到要紧关头,仍然会动摇信心,失却正念,所以常见念佛人有中途退转的,有改修其他法门的,甚至有改信外道的,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有力的助缘关系。没有助缘,就易生障碍,生障碍,心中就不清净,心不清净,自然难得一心。这也就好像用碗盛接饮料,如果碗不清净,就是金浆玉液,也会变质。因之要想念佛得一心,必得先清除心中障碍,要清除心中障碍,必得寻求消除障碍的有力助缘。本经在消除业障方面,讲求事理双忏,知行兼顾,用方便的观法,能使你很快见道,用真切的忏悔,能以帮助念佛一心。这种方法,本宗第九代蕅益祖师,曾经修行十三年,并且得到了一心,因此他老人家也就特别赞扬这部经典,认为修这种占法,可求上品往生,不但不背净土,而更可作净土法门有力助缘,这就是我要选讲本经的第二因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再说到‘什么方法可以改善现前环境’一节,人多是对现实环境感到不满的,其原因就是人没有能力能预测,所以造成现社会纷扰的根本原因,以及未来的一切又是如何的演变,因而造成了心理上普遍惶惶不安,请看社会上不论富贵贫贱,中国外国,大部份人都对占相算命,有特殊兴趣,这就是有力证明,但占相算命是不是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了呢?只不过是得到短暂的心理安慰而已,并不能实际解决改善环境的问题。然而一般人为了谋求现在及未来的环境安全幸福,虽明知与实际无补,依然趋向爱好占卜方面,这是现社会的普遍现象。至于一般佛门以内的人,虽然皈依了三宝,具有了正信,不再重视占相算命,但也常因耐不住现时环境的磨折,常生中途退转现象,甚至惑于名闻利养,而趋向了邪路,这是很值得惋惜的,本经正是针对著现时环境病态,顺应现社会一般人喜爱占卜的心理,方便指导人作一种正当而有效的占察方法,藉轮相的显示,能使你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解决你不能解决的疑难,破除你的疑惑,坚定你的信心,没有学佛的人听了,能对宇宙人生有真正的认识,已经学佛的人听了,能帮助所修法门的速得成就。我们知道,环境随心转变,修行有了成就,心就得到安定,心得了安定,环境自然得到改善,是不假外求的。这就是我要选讲本经的第三因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有了以上三种因缘,我就确定了选讲这部经,希望共同得到这部经的利益。以上讲经因缘完毕。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贰、释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因缘讲完以后,照一般讲经规矩,应该讲五重玄义,但为求普遍契机,这里从略,仅于介绍经题后,简单说明本经宗旨及作用,使听讲的,对本经先有一概略认识。现开始讲题。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子一、总明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占察善恶业报经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经题计有七字,有通题别题的分别。前六字‘占察善恶业报’是别题,后一‘经’字是通题,所谓别题,就是别于其他的经题,这六字只有本经可用,别经不用;至于通题就不然了,这一经字,非但本经可用,其他任何经题,均可通用。那么为什么要分通别呢?不过是为了要使人容易辨别而已,说个简单的比方,有如药房里卖的药,‘药’字就是能够治病的植物矿物,以及调制出来的种种膏丹丸散各类物品的总名,各药有各药的名字,定的这些各类名字就是别名,这样总别合起来定名,能使人一听就了解名字的意义。经题这样的标,也是这个用意,同时也正是他组织严谨的地方。再有经题标定,所采方式,也不是随便的,有七种规矩,以单人、单法、单喻,三种单独的,或人法、人喻、法喻,三种复合的,或人法喻三种全备的方式来标立,这种方式,叫做‘七例选题’,本道场历次讲经,都有详解,这里不再繁琐,现就本经标立的题目来看,‘占察’二字,是能观察的法:‘善恶业报’四字,是所观察的法。能观的及所观的既都是法,没有人和喻,就知道本经是以单法立名的。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子二、分解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照经题先后次序,本应先解释‘占察’,后解释‘善恶业报’,但若没有善恶业报,自然也说不上占察,基于这一层,上来先解释善恶业报,现先说善恶二字,说起这两个字,人人都会说,人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能真的会解释,这并不是过甚其辞,只需要头脑稍微冷静一下,就会知道。通常一般人所谓的善恶,多是基于主观自我的观念,对一切眼前事务,自己喜欢的,就认为是‘善’,自己不喜欢的,就认为是‘恶’。实则自己喜欢不喜欢,多是属于情感的冲动,就是现在人常说的‘感情意气用事’,这样带著有色眼镜看一切,自然难得正确,那里会了解善恶的真正面目呢?要了解善恶的真正面目,最要紧的是要先屏除感情自私的成见,以纯理智客观的头脑,来观察体认,或可得到几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佛经里的善恶是如何解释?在佛经里善恶皆不离性,性是本来清净旳。如果人的心念,不受情感的支配,这就是顺性,能顺性,本性就可维持它本来的清净,不受染污,这样起心动念,不但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也有利,这就是善;反过来说,人的心念,若受情感的激荡,违反本性,违了性,本性就不能维持它原有的清净,这样起心动念,皆是损人利己,这就是恶。以上所说的善恶,还是仅就发于内心,并未见诸行动的善恶一面,若就另一面来说,就是善恶表现于行动的一面,这一面是由发于内心的善恶心念,推动身体、语言、意识三方面,造作许许多多对人有益,或对人有害的种种善恶行为,这是人容易看得到的,归纳起来,不出十大类,就是佛经所常讲的十善和十恶。所谓十善:属于身方面的,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叫做身三业;属于语言方面的,有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叫做口四业;属于意识方面的,有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叫做意三业。这十种善业,为一切善业的根本,能包括世间一切所有善行为。所谓十恶,就是十善的反面,从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说起乃至贪欲、嗔恚、愚痴等,与十种善行相反的十种不好的行为,就是十恶,这十种恶业,也是一切恶业的根本,能包括世间一切所有的恶行为。我们凡夫,举心动念,乃至身体、语言、行动、皆不出这十种善恶的范围,皆受这十种善恶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二字认识清楚。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其次讲到‘业’字,业是事业,由前说善恶行为造作出来的种种事业,就是‘业’。这种种事业,属于善方面的叫善业,属于恶方面的叫恶业。善恶业原来是很单纯的,表面上看,好像不太难分别,实则它另一方面的大作用,非常隐微难见,宇宙间一切生物,都逃不了业的范围,生生世世,受业的支配,而常不自觉。人们对业力造成的宇宙人生,常常莫名其所以,无以名之,名之为造化、造物、或者上帝、或者是神。虽然儒家曾说过:‘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但这只是显而易见的单纯善恶业力作用的一小部份,若说到业力隐微复杂处,尚未见有任何的记载。因此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氏,就曾发生过这样的疑,他说:‘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贵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以司马迁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对业力支配的因果关系弄不明白,无怪后人不能相信因果了。关于业力的微妙,佛曾说过这样一首偈:‘阿陀那识甚微细,不净种子如瀑流,我与凡愚不开演,恐其分别执为我。’‘阿陀那’翻译为执持,‘识’就是业力造成的认识能力。执持识就是业力的大本营,他保藏著多生多劫来所作的善恶业力种种不净的种子,这些不净的种子,受业力的支配在人心中的活动,非常微细,不是人的感观所能觉察出来。奔流汹涌,随念头刹那刹那不停活动,像山上下来的瀑布一样,遇缘就起变化,感受错综复杂,各种不同的果报,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因果现象,若不从它的根本业力上去体认,单只是在生起的现象上去辨别,是无法认识它的究竟底细的。因此,也就无怪乎司马迁疑惑了。记得孔子也说过:‘君子之道费而隐,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费’是说它的作用广大,‘隐’是说它的体性隐微难见。但佛是圣中之圣,智能照见一切,为什么不把这种微细的道理说出来呢?因为恐怕一般愚痴的凡夫,把这种微妙的业识活动,错认为是人的真主宰。为什么怕人错认为真主宰呢?因为业识是盲目的、冲动的、情感的、自私的,无论它是如何的奇妙,都不能拿它当真主宰。一旦依靠它为真主宰,不论作善作恶,多少都带有情感自私的成份,皆会不自主的随它变化,入了它的迷魂阵。即使你真能升了天,也难逃它的范围,很难得到究竟解脱,这就是业力不可思议的地方。虽然业识的变化活动,像上面说的那样微妙不可思议,但为了帮助怯除人生的惑疑,坚定人生的信念,仍然必要加以了解,现可就各经典上对业识的活动记载,加以归纳说明。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业’大略可分善业、恶业;或者是有漏业、无漏业。在这些分别中,若是单纯的说善业和恶业,尚不难明白,但若说到有漏无漏上,就不简单了。因为单纯的说善与恶,只是就人的情感作用,作主观上的认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已。如果进一步作深入细微的观察,人所作的善恶业,说好,好到什么程度?说坏,又坏到什么程度?这其中就有非常的区别了。这种微妙的区别的总名词,就是有漏与无漏。那么,什么叫做有漏与无漏呢?这要先说明‘漏’字。所谓漏,通常是指盛水的器物不完整,向外漏水。在佛经上是借用它来形容本性不纯净,向外漏烦恼说的。这里所说的有漏,就是说凡本性不纯净所造的事业,如果是恶的招苦报,时时在烦恼之中,固然是有漏,即便是善的招福报,福的本身即是贪著,何况福有尽时,脱不了烦恼圈,仍属有漏。所以经上把凡是造作能感人天三界果报的业,通归于有漏业。说到无漏,凡所造作的事业只要是清净无染,便能感出世果报,因为它不攀缘五欲六尘,不向外漏烦恼,就叫无漏业。但有漏无漏这样的讲,仍是单纯的粗讲,只是说人天没有断尽世俗烦恼,仍在三界生死为有漏,小乘断尽世俗烦恼,超出三界不再生死为无漏。若再深一层详细分析,拿小乘声、缘与大乘菩萨比,就不同了。小乘声、缘,虽断尽世俗烦恼而能自了,但没有大悲心,不能入世普度他人。地前菩萨自度而兼度人,出世而兼入世。出世部份,不染尘俗不漏烦恼,是无漏,而入世部份随顺世俗漏烦恼,又是有漏。这样看菩萨的业是兼具‘有漏’‘无漏’,然而地上菩萨能在尘不染,既不是有漏,虽超出尘俗,而念念度生,又不是无漏。这样又可以说是‘非有漏,非无漏’了。至于佛,就不同凡夫的地方说是‘非有漏’,就不同小乘的地方说是‘非无漏’,如就不同菩萨的地方来讲,又是非‘非有漏’,非‘非无漏’了。到了佛的这种境界,才算是‘业’尽情空。断尽一切烦恼,才能主宰一切,而不被一切支配,这就是业力的微妙究竟处。前面所提到的颜子与盗跖两种不同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业力如何?为什么他们所遭受的善恶果报,是那样的不相称呢?这里再把业力的作用约略介绍一下:业力的作用,是能牵引神识受报。受报的种类,大略可分四种:一是现生作业现生受报,叫‘顺现受’。二是现生作业,第二生受报,叫‘顺生受’。三是现生作业二生以后才受报,叫‘顺后受’。再一种就是由于业力的强弱,及遭遇的机缘的不一样,或者忏悔的关系,使前三种受报时期不定,叫做‘不定受’。颜子和盗跖,虽作业与受报很不相称,但也不超出这四种业力作用以外,至于要问属于那一种?他们全是受宿生业力的支配,应该属于后三种,以上‘业’的解释,大致如此。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dIl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报’是什么?明白的说,就是一切众生在生活中,受宿生业力的影响支配,推动著对于当前环境苦、乐、忧、喜,以及不苦不乐等五种境况的领受。也就是常说的果报。大凡世间一切的活动,有原因就有结果,有业力自然就有业力的反应,是必然的。原因的结果,简称果,业力的反应,简称报。果是对因所说的,报是对业说的。实则果就是报。所以人们常把果报二字连在一起说。说起果报,人生活在苦、乐、忧、喜之中,都避免不了。但少人了解,少人相信,是什么原故呢?主要就是因为,人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终日受情感的动荡支配,只能直觉的感受简单现前所受的苦乐等因果关系,若稍涉复杂的过去乃至未来,三世连牵的因果关系,就无法理解了。不能理解,自然难信,前文所引司马迁的惑疑,就是很好例证。现在针对著人容易惑疑的地方,把果报的差别,依凡圣的次第,约略加以说明。所谓凡、就是六凡。所谓圣、就是四圣。在六凡之中,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是十恶业力所招的果报,所领受的境况,几乎全部是苦,仅有一分的不苦不乐。这其间饿鬼及畜生,或有小喜小乐,有时也有忧愁。说到天、人、修罗三善道,是十善业力所招的果报,所领受的境况,除修罗及人道,苦乐交参以外,天道中的欲界天,多有快乐,少有痛苦,但当与修罗战斗时,也会忧愁痛苦。欲界天以上直至最高第二十八层,能达到不苦不乐的境界,但仍有时间限度,报满仍会堕落。这些都是属于有漏受的范围。在四圣之中,声闻、缘觉断尽了烦恼,以清净寂灭为快乐,苦乐等五种领受都离开了,以不受一切的受,称作正受、也称作无漏受。至于菩萨,对二乘的正受也不领受,不住在正受上,用游戏神通,随顺世俗,作为法乐。这种境况,称作‘也有漏,也无漏受’。随顺世俗是有漏受,不染世俗就是无漏受。到了佛的境界,境况就大不一样了,一切都作而意不著在作上。一切不受,不但二乘正受不受,连菩萨的法乐不受,这样称作‘非有漏受’,‘非无漏受’,以上所说,是凡圣十种境界受报的大略情形。更有我们需要明白的,不论五种领受以及漏与无漏,境况是如何的微妙多端,然归纳起来,仍然不外苦与乐两方面,这苦与乐,也是因相对而有,没有绝对的真实性,皆由内心分别而生,没有一定的标准,心能转变一切。比如说,阿鼻地狱境况最苦,差不多人都知道,但是若证到大菩萨的地位,以大慈悲心游戏神通到里面去,就不以为是苦。如地藏菩萨,常处地狱,不以为苦,便是一个例子。再比如大粪里面的蛆虫,熙熙攘攘,自己认为快乐,苍蝇向臭味上飞,也自认为是快乐,但以人的观点来看,就不胜其苦了。至于人,终日在财、色、名、食、睡五欲里面兜圈子,也自认为是真正快乐,但若从天的观点来看,也好像蛆在粪秽,苍蝇逐臭一样。欲界天的享受虽好,但从最高一层的色界天立场来看,有如饮酖止渴,清净梵天的身相光明虽然好,但空界天认为皆是累赘毒瘤。空界天的四空定,自以为很精微,但罗汉就认为是愚痴昏暗。罗汉的无为,菩萨呵斥为焦芽败种。菩萨的往来自在,诸佛看了,好像小孩子玩耍。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体认到,一切众生,皆是拿苦当乐,所处的地位越是下等,他的快乐就越是低级。从上面看下面,可以看出他们所乐的纯臼强啵?ㄓ械搅朔鸬木辰纾?拍苷媸档奶逯さ剿?芯沤缰谏??衔?目嗑秤肜志常?允切睦砩隙源?姆从Γ?翟虻搅嗣挥锌嗬至焓埽?攀谴罄帧R陨纤氖チ?部嗬值墓?ǎ?允怯缮贫褚盗λ?校?」苋瞬恍牛??汲霾涣苏飧龉?ㄈψ印!?ā?值囊庖澹?笾率钦庋?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审稿编辑:佛都信息港、发布于2011-09-20、保留出处是对作者的尊重。感恩合十

上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下一篇:占察善恶业报经论

相关资料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