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寺拜菩萨?

  我们还见到一种在布袋和尚身上围着、趴着五六个嬉笑颜开的小孩儿,搔痒的、挖耳朵的都有,布袋和尚挺着硕大的肚皮笑嘻嘻地坐着。如果把他理解为老爷爷含饴弄孙,那就把他浅解了。人在世间,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围绕,时时刺激着你的感官,为之所动六道轮回去矣,不为所动则可渐趋解脱,所谓“汝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布袋和尚不正是做这一种示现吗? 

  进入天王殿向弥勒菩萨问讯之后,用欢喜、平静的心右绕佛殿,因为我们在经上常常读到“右绕三匝”,所以我们也应该右绕才合礼节。

  三、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两侧是四大天王,背靠背供奉着韦驮菩萨。四大天王与韦驮菩萨都是全副武装的古代将军装扮,但是每位所持的兵器却各不相同,因此所代表的意义也就各不一样。当代净空法师对四大天王的表法意义多有阐述,非常的巧妙深入。

  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很负责任地把自己本份的责任与义务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定能够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盛世景象,这是持国天王教导我们的。南方增长天王是教我们进步,要求我们在尽职、负责的前提下,更要精益求精,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和睦温馨,工作更有效率,古人所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如何才能做到既安守本份又不断进步呢?后面两位天王教导我们实践的方法: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要多看,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要多听。多看、多听能开阔视野,拓宽心胸,又能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这就是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这样的积淀与经验,学问、智慧、德能、才艺还能没有进步吗?我们的身心状况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工作就会做得更加出色。一人如是,一人受益;一家如是,一家兴旺;一国如是,国富民强。

  四大天王手里所拿兵器各不一样,所代表的意义也就各不相同。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琵琶是弦乐器,弦一定要调到适中,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否则紧了则容易断,松了就弹不响。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当然也不能松懈懒散,否则都将一事无成。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都要把握住恰到好处。因循退缩固然不能成就,但对什么事都讲求“速成”的现代人,别忘了古有明训“欲速则不达”。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剑在佛法代表智慧,所谓以智慧剑斩烦恼丝。告诉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要用智慧去辨别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误事,理智的掌控才能做到恰当的抉择。

  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或者蛇,把它的头握在手里。龙跟蛇都是代表着变化,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代表瞬息万变的社会。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就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尤其是现在人常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速度。处在多变的社会当中,不跟着变就会落伍,跟着变又会穷于应付,无论怎样努力总会让你感觉赶不上潮流。广目天王手握龙蛇,就是教导我们在多变的社会当中要掌握不变的原则,正是佛家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只有掌握住不变,才能够在既精彩又无奈的复杂社会中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不管外面怎样惊涛骇浪,你都能够处变不惊;不管社会风气怎样的江河日下,你总能够把根儿留住。

  北方多闻天王手里拿着一把伞,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伞能够遮风挡雨,防紫外线,这是对身体的照顾。由此引申,我们处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思想借着铺天盖地的网路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悄无声息地走进千家万户,就在你梦与醒的边缘,情不情愿的当口,一次次地侵袭着你、改变着你、腐蚀着你,当你被蚕蚀得千孔百疮,体无完肤的时候,抱着钞票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多闻天王的伞盖就是提醒我们在经历资讯洗礼的当儿,要知道保护自己,对送到你面前的所有资讯不要照单全收,看它是否经得起你不变原则的衡量,经过多次的考验之后,符合标准的也要小心接收,否则当然是拒之门外。孔老夫子教导颜回克己复礼,要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起,这无疑是我们现前保护身心健康、防止污染的最佳保护伞。我们在四大天王面前烧了香,磕了头,如果能想到这些,做到这些,那就香没有白烧,头没有白磕,这又何迷信之有?

  四、韦驮菩萨
  与弥勒菩萨背靠背的是韦驮天将。他本是南方增长天王部下的八大将军之一,是四大天王麾下三十二将军之首。唐朝道宣律师感得他现身护法,常常见他身着甲胄,合掌恭立,宝杵横放臂上。自此以后,中国的道场中大多立此天将军身的韦驮菩萨像。据经中介绍: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尊楼至佛的示现,由此也可以证明“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的道理。韦驮天将虽是四大天王的部下,但在传统的寺庙中却得到特别的尊敬。传统寺院的早晚课诵中,早课的末后是祝韦驮仪,唱韦驮赞;初一、十五的午供中,除了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香积厨之外,还有韦驮殿。韦驮天将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殊遇呢?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各自卫护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勘察民心厚薄,维持社会秩序,类似现代社会纪检与军警部门的领导人。而韦驮菩萨发愿专门护持佛法、护持道场、护持出家人,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他只是“三洲感应”。

  对于正法道场,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绝对的尽心护持,他的感应故事在中国的寺庵山志中的记载不胜枚举。净空法师讲经时说:出家人一心修道,不募捐、不化缘,可能会过的清苦一些,但绝不会饿死。如果饿死一个真心修道的法师,韦驮菩萨应受撤职查办之处分。所以韦驮菩萨得到出家人的特殊礼遇不是没有原因的。

  五、释迦牟尼佛
  礼拜过韦驮菩萨之后,转身向上,远远便可望见一座巍峨雄伟的高大建筑,真可谓层楼绮殿,这是整个道场的中心,也是整座建筑群的中心,这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是对所供之佛的赞叹与尊敬,因为他的所做、所为、所念、所想非世间的英雄豪杰所能为,所以用“大英雄”来称呼他。中国人好简,就称之为“大雄”。“宝”同样是赞美之词,一是赞叹所供之佛是世出世间甚奇稀有之大宝,一是说明构成殿堂的材料乃是众宝合成,犹若极乐世界之讲堂重阁皆为七宝所成之义。“殿”是建筑物,一般用于聚会、会议等大型活动,犹若今天的机关、礼堂。

  大雄宝殿即是供奉创教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的地方,也是整个道场的活动中心,如朝暮课诵、传戒、讲经等活动,大都是假借这座殿堂举行。

  大雄宝殿一般从外观上看,多为两层的楼阁式建筑,但进去之后却发现只是一座高大的礼堂,根本没有二楼可上,纵然在没有电的年月,它的通风与光线都是足够的。这种格式深具佛法的意义,外观是二层,这代表真俗二谛;里面只是一层,代表真俗不二,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离开俗谛之外别有真谛。现代人都重视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如果能够学到即能创造财富而又不为财富所累,深深明白拥有财富是福报,善用财富是智慧,不要反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推向痛苦的深渊。利用自己的福报与智慧,为社会大众带来没有后遗症的光明与喜乐,这只有真正明白真俗不二的人才能做得到。大雄宝殿本是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礼堂,但是我们进去之后,会发现这里供奉的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等你参观完整个道场之后,更会发现这里是供奉最多佛菩萨造像的地方。正当中是释迦牟尼佛,或三世佛、三身佛,两边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背后一般是海岛观音,或者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一般人进去之后,逢像必拜,磕头烧香,巡礼一周出来,大汗淋漓,泪流满面,其实这并非感极而泣,而是烟熏所致。无怪乎有许多人批评佛教是迷信,是泛神论,这是他们的不了解,也是这些烟雾造成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形像呢我们知道佛法是教育,如果不关乎教育,佛门根本就不会做这些无谓的陈列,所以这些佛菩萨造像,是高度艺术化的形像教育器材,都具有很深刻的表法--表显觉悟之法的意义。总的来说,佛像代表性德,菩萨、阿罗汉形像显示修德。性德是我们本来所具备的清净本然、真善美慧的品德,但是现在因为烦恼习气而迷失了,不能发挥它本有的作用。但迷失并非真的失去,可以通过修德--恰当而有效的方法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在源头的地方是清清纯然的澄净之水,可以饮用,可以沐浴,怡悦身心,陶冶性灵。离开源头之后,经过许多自然的、人为的洗礼,越来越失去它本来的纯净,而变成散发出种种异味的浊水,不但无用而且有害,让人望水兴叹。这种状况如果不妥善治理,会殃及人类生存环境的诸多方面,所以必须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还原它本自清纯的本质,我们方得其用。源头澄水犹如性德被污染的浊水虽依然是水,但已失去它本来的作用,这就好比我们纯善的性德被烦恼习气所浸染一样,掩蔽了它至纯至善的本能。治理的方法就是修德,修整调治我们充满种种烦恼痛苦的身心,恢复它原本的清净、自在与安祥。

  佛像的安祥与恬静是性德的流露,而且除了个别的手印、姿势不同之外,佛像的脸庞、体态与神采都是同样的慈悲祥和,雍容华贵,这表示“佛佛道同”,每尊佛都亲证了圆满广大的性德,性德是共同的。菩萨像虽也同样具备安和与雅静,但还是不及佛止于至善的圆满,所以菩萨表因位,还是在修行的路上继续向无上觉道迈进。阿罗汉也是出三界的圣人,但是没有佛菩萨悲天悯人的爱心,只愿独善其身,无意兼善天下。虽然他们所断的烦恼与十信位的菩萨相等,但是智慧与福德却是远远不及。所以我们看阿罗汉像,大都呈现出潇洒、飘逸、自在、悠闲的样子,具有闲云野鹤式的逸采。如果比照中国古时候的说法,佛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菩萨是漫漫觉路上下求索的贤人,阿罗汉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

  佛像的供奉与配置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表法的意义很明显,佛表性德,菩萨表修德。我们常常看见的释迦牟尼佛像,多是以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为胁侍。年老的迦叶尊者在释尊座下是头陀苦行第一,年青的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一位是心法宗门的传持者,一位是经教教下的结集者一位是真修实干行的代表,一位是深入经藏解的表率,行解相资,方能克显能仁、寂默之德。也有的是以文殊、普贤二位为胁侍的,同样的道理,文殊表解,普贤表行。

  “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华文译成“能仁”,“牟尼”华文译成“寂默”,佛是觉悟的圣人。释迦是姓,牟尼是名,佛是学位。能仁是慈悲,寂默是清净。释尊是古印度迦蟟罗卫城(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母亲是摩耶夫人。他曾经从城的四门出去游玩,见到老、病、死、沙门等现象,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所以萌发了出家修道寻求解决人生问题的愿望。二十九岁出家修道,开始了六年的苦行生活,日食一麻一麦,形体枯瘦,心身衰竭,还是没有成道,明白苦行不是成道的方法。于是放弃了苦行,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体力后,到菩提伽耶村,用吉祥草铺成座位,盘腿打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四十九天后,在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当时才三十岁。从此以后,开始了他一生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足迹踏遍恒河两岸、印度各地,乃至今天世界各地,无论男女贵贱,有教无类。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他的名号也是他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的宗旨与方针。娑婆世界的众生普遍的缺乏仁慈,没有爱心,而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条件、没有企求的遍施仁爱,是对我们这个世界崇尚冷酷、喜欢暴力的众生的教育,告诉我们用暴力不可能禁止种种的怪、力、乱、神,反而会滋生和助长层出不穷的牛鬼蛇神。只有以广大的爱心,去回报世间可爱之人,去包容世间可怜、可恨之人,古人说“仁者无敌”,真正具有广大爱心的人,没有与他敌对的人,这不正是我们眼下所祈求的和平、安定与繁荣的世界吗?

  “能仁”是与人相处之道,用真实的爱心,去真诚地关怀、热心地帮助、没有条件地爱护一切众生“寂默”则是高度的自我修养,寂是灭除一切烦恼,默是烦恼灭除之后清净无为的心态。落实到我们的当下,把我们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的心淡薄一些,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热情冷静一些,时时回光返照,检点自己的修养与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平息,痛苦有没有减少。逐渐做到多一点为别人想,少一点为自己想多一点爱别人,少一点爱自己多一点为人,少一点为己,这就是在实践仁慈博爱、恬淡寂默的释迦牟尼的教诲。

  当我们在顶礼膜拜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无论他是坐像、立像,做什么样的手印,我们都应当这样去观想。然后把这种思想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于己则心地清净,于人则又能遍施仁爱慈悲,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宇的中心,纵然是很小的道场,只有一座殿堂,也会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名之为大雄宝殿,显示出佛弟子不忘根本老师,更显示出慈悲与清净是佛法的根本教诲。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古代丛林来看,一般是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再因地制宜而配置其他殿堂与房舍,殿堂作为供奉其他佛菩萨像之用,房舍则是修行人的栖栖止之所。

  六、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琉璃光如来,又译作药师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具足诸根,庄严身相,终而导入解脱,依此愿力而成佛,成就净琉璃世界,庄严犹如极乐世界。药师佛在因地时的大愿大行与东方净琉璃世界之庄严清净,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有详细的说明。药师佛的形像,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的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日光、月光二位菩萨在药师佛的净土中,是无量大众的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

  现在很多人称念药师佛为“消灾延寿药师佛”,由此也可看出众生念佛的基本心态,是希望消灾免难、益寿延年,这种想法不能说错误,但是所做所为似乎不能相应。所以我们看见很多人念佛,不但没有消灾,反而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非但没寿命绵延,而且英年早逝,这又作何解释呢总的说来,这是有念佛之名,没有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所得的果报。以凡夫心念佛,虽然有种种的企望,并没依据佛陀的教诲而改变以往的种种作为,依旧我行我素,这样就依然还是随业流转,不会因为念几声佛号而改变本来的命运。所以礼拜、称念药师佛,是效法佛的大愿与悲心,做大医王,为一切众生疗治心病。心是正报,身体与环境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心病好了,其他一切都会跟着转变的。我们现在虽然还不能作大医生,但可以先作护士,以爱心守护与我们有缘的众生,用佛法为他们消除恐怖与不安,带来身心的安宁与详和。能为别人消除恐慌,自己一定心安理得,纵然遭遇一些波折,心里依然感到欣慰,这不正是佛菩萨的心怀吗?以这种心态念药师佛不会没有感应的。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审稿编辑:佛都信息港Fodu.cn、发布于2005-07-19、保留出处是对作者的尊重。感恩合十

上一篇:人有灵魂吗?下一篇:生命的目的

相关资料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