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论》·第四节 第三能变——前六识

第四节 第三能变——前六识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三能变主要讲的是前六识。前六识属于我们能够意识的范畴,同时也是世间哲学、宗教及早期部派佛教都曾讲到的。所以在讨论第三能变时,没有教证和理证的内容,因为前六识是佛法与世间所共有的,无须进行论证。而第七识和第八识则是唯识学不共的理论,这就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论证。?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前六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成唯识论》中,关于第三能变的内容为七段九门。?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一、六识差别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一为能变差别门,《唯识三十论》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能变的差别有六种。从识的自体来区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有各自独立的自体,所以唯识学属于多元论。?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六识的名称又是从何而来呢?唯识学中,有依根得名和依境得名的不同定义方式。所谓依根得名,是以根作为识的所依,如建立在眼根上的识为眼识,建立在耳根上的识为耳识,依此类推。若是依境得名,应名为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为什么六识是依根而不是依境得名呢?有五方面的原因:即依义、发义、属义、助义、如义。?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一、依义:眼识依眼根而住,耳识依耳根而住,鼻识依鼻根而住,即依根处所,识依而住故。也就是说,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是依眼根、耳根、鼻根而产生作用。?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二、发义:识由根所引发,而根的变化又会影响到识的认识作用。如近视眼、老花眼之类的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到眼识对世界的认识。?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属义:识的种子始终相属于根。如眼识属于眼根,耳识属于耳根,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彼此缺一不可。如果仅有根而没有识,比如死者,眼识是无法产生作用的;如果仅有识而没有根,比如盲人,眼识同样不能产生作用。?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四、助义:根和识是互相影响的,根必须在识的协助下才能产生作用,识也必须建立在根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作用。一方面,当根发生变化时,识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当识产生病变时,根的认识也会受到影响。如精神病患者看到的世界,往往和常人看到的世界不同。?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五、如义:根和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有情。而六尘的境界,如色、声、香、味、触、法,则属于无情的境界。?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六识因此五义而得名。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依的根都是物质的,而第六意识所依的根则是精神的,依第七识意根而生起。?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二、六识的体相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二为自性行相门,《唯识三十论》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了境为性相。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了境”即了别境界,这一特征既是前六识的特征,也是前六识的体相。“性”是体性,为前六识的自证分;“相”是行相,是对相状产生的分别能力,为能缘的见分。?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前六识的特点为了别。事实上,每个识都有了别功用,为什么唯独将前六识作为了别识呢?因为了别有粗了别和细了别之分,前六识具有粗了别的功用。六识依六根而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是我们所能感知的粗显境界。而第七识和第八识的了别却微细难知。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六识的伦理属性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三为三性分别门,《唯识三十论》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善不善俱非。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性是佛法对不同行为属性的区分和定义。此处的“俱非”,是指非善非不善,即无记。所谓“善不善俱非”,就是说六识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七识和第八识属于潜意识的范畴,其性质为无记,区别只是在于,前者为有覆无记,后者为无覆无记。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活动时有一系列心所与其相应,表现在行为上往往带有善恶倾向。?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前六识中,第六识的活动共有五十一种心所与其相应,也就是一切心所都和意识相应。若第六识与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轻安、不放逸、舍、不害等善心所相应,将导致善的行为;而与无惭、无愧、嗔、忿、恨、覆、恼、嫉、悭、害等不善心所相应,将导致不善的行为。若既未与善心所相应,也未与不善心所相应,便是无记的行为。?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虽然这些心所从理论上说只是第六识的助手,但在很多时候,第六意识并不总能当家做主,时常会大权旁落,成为被操纵的傀儡。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嗔恨、我慢、嫉妒等烦恼都具有强大力量,正是它们左右并主宰着我们的生命。有些人贪心特别重,当贪心成为心灵主宰时,即使理智告诉他不能再贪,仍然身不由己。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贪婪成性,佛教中称为“贪行者”。如果我们对不善心所听之任之,使它们在生命中形成主导力量,再想进行管束就很困难了。就像那些有权有势的下属,往往会利用手中实权架空主人。由此可见,现实世界的很多现象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映照。?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我曾在法国梅村参加“世界和平宗教研讨会”,一行禅师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世界和平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平”,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思想精神。如果没有正见的观照,没有内心的和平,世界和平又从何而来?美国的“9·11事件”就是个沉痛教训,虽然他们建构了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却无法防范如此原始的攻击方式。所以说,若以武力相互防范,结果必然是防不胜防。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以慈悲心化解彼此的怨仇。因为第六识通于三性,所以我们才会产生善、不善和无记的行为。前五识也有善或不善的行为,但前五识的认识属于现量,这一过程非常短暂,所以它们的活动多是在意识引导下进行的。《八识规矩颂》的第一句就是“性境现量通三性”。“性境”是佛法讲到的三种境界之一,另外还有带质境和独影境。性境为前五识所缘的境界,为如实呈现的心灵影像。“现量”则类似直觉式的认识,当我们对事物作出判断或介入名言后,就不再是现量了。比如我们看到桌子并意识到这是桌子,就由现量进入了比量和非量的范畴。正因为前五识的所缘为性境,能缘为现量,所以本身没有能力主动行善或作恶,只是在意识支配下展开活动。因而在善恶行为上,第六意识属于主动的一方,前五识属于被动的一方。?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那么,当意识在活动时,三性会不会同时发生?从心理活动到行为本身,能否同时具足善或不善的心理因素?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两种不同观点,即三性俱转和不俱转。有的论师主张不俱转,即善恶心理总是有先后次第,不会同时产生;还有的论师主张三性可以俱转,因为五识是多刹那俱生,所以善、不善和无记的行为可以同时发生。比如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产生盗心,但在此同时,可能又会因听到佛法生起惭愧之心。而眼睛的看与耳朵的听是同时进行的,由此引发的盗心和惭愧心也是同时生起的。心念非常复杂,时常处于矛盾之中。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经验,有时我们虽然做的是好事,但也可能带着些许不良动机;有时虽然做的是坏事,但也可能掺杂着某些善意成分。以唯识宗正宗的思想而言,是主张三性俱转而非不可俱转。?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在学习唯识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每个问题都要落实到生活中去思考,对照自身心理状态来分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接受,才能进一步信受奉行。?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四、六识的相应心所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相应门在《唯识三十论》中所占的分量非常大,其中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前六识与心所相应的情况,一是前六识与哪些受相应。这里虽然是说前六识,但侧重从第六识的角度来说。关于这部分内容,《唯识三十论》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相应。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本论将心所分为六类五十一种。本颂是关于六个大类的介绍。?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一、遍行心所,共有五种,遍行于一切识的活动中。也就是说,任何识在任何时空的生起,都有其伴随左右。有情在三界九地的活动离不开它,为善为恶同样少不了它。这五种心所是有情的基本心理,心理学也都会说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二、别境心所,这类心所只在特定境界下生起活动。别境心所的所缘境有四,谓所乐境、决定境、曾习境、所观境。其活动范围通三界九地及善、恶、无记三性。?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善心所,唯在善心中才能生起,是引发善行的心理活动,也是道德产生的基础。善心所的性质是安稳、清净,带来的结果是利益和安乐。?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四、根本烦恼,属于生命中最根本的烦恼,也是其他烦恼产生的基础。烦恼心所的特征是扰乱、不安隐,带来的结果是衰损和痛苦。?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五、随烦恼:随根本烦恼产生,共有二十种。其中又分小随烦恼十种、中随烦恼两种和大随烦恼八种。这三种烦恼是根据它们各自的活动范围区分,大随烦恼的活动范围最大,其他以此类推。凡染污心所活动时,一定有大随烦恼与其相应;而中随的无惭无愧只和不善行相应;至于生气、恼恨、谄曲、自高自大等小随烦恼,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生起。?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六、不定心所,不同于前五位心所,没有办法把它归结为遍行、别境、善、烦恼的心所类型中,因而安立为不定心所。?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第六识的生起有这五十一种心所与其相应,而前五识的生起只有三十四种心所与其相应,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大随烦恼八、中随烦恼二,和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三种。?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受”为苦受、乐受和舍受,又可开为苦受、乐受、忧受、喜受和舍受。从意识的角度来说,与苦、乐、舍三受皆能相应,这又涉及到三受是否俱转的问题。在我们的感受中,三受能否同时存在?或有先后次第?唯识宗对此也有两种不同观点:一说为三受不可同时并存,按照通常理解,快乐时一定不会痛苦,而痛苦时同样不会快乐;一说为三受可以同时并存,因为在人的情感中,往往是苦乐交加,悲喜交集。?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下面,对心所进行具体解释。颂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初遍行触等。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在六位心所中,第一类是五种遍行心所。关于这部分内容,在初能变时已介绍,此处不再重复。颂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其次为别境心所,这五种心所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即“所缘事不同”。?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一、欲:“以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成唯识论》卷五)欲的特点是希望,对自己喜爱的境界才能产生希望,而希望又促使我们去努力追求。佛法认为欲望有三性,并非一概否定。在佛法来看,欲望是善还是不善,主要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如果希望止恶修善,希望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善法欲;如果希望损害他人,希望违法乱纪,就不是与善法相应的所欲了。善法欲能引发精进的修行,相反,不善法欲将导致不良乃至犯罪的行为。?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二、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成唯识论》卷五)所谓胜解,是坚定不移的信解。我们通过闻思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念,坚信学佛才是人生的究竟解脱之道,当这一信念在心中深深扎根之后,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即“不可引转为业”。这既要依理解的力量,更要依禅修的力量。在真正见道以前,必须经历“胜解行地”的过程,就是通过闻思修对佛法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解。胜解也通三性,并非都是善的,如法轮功信徒对李洪志的信仰也是胜解,那些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也是基于对某种信念的胜解而甘愿赴汤蹈火。八正道为修学佛法的常道,其中又以正见为首,只有依正见建立的胜解,才能为人生指引正确方向。?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成唯识论》卷五)念的所缘境,是我们曾经经历的境界。不断忆念这种境界使其铭记不忘,正是念的作用。念的修习,能帮助我们强化对某种境界的印象,同时增强这一心念的力量。每天念什么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在强化什么念头,并以此主导生命。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并培养正念,从而生定发慧。?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四、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成唯识论》卷五)当我们将心专注于善所缘境时,能使其不再漂浮散乱。在小乘禅观中,不净观、数息观、念佛观等,都是在帮助我们对治昏沉散乱,训练心专注、稳定的能力,并由正念生起正定。定又能使内心变得简单、清净,是空性观修不可缺少的基础。?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五、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成唯识论》卷五)慧,是对所缘境进行分别、简择的能力。慧有邪慧、正慧、世间慧、出世间慧等,作用各不相同。修学佛法,是要依正见引发正慧、出世间慧,由此断惑证真。如果接受的是邪知邪见,不仅会产生邪慧,更会将我们导向深渊。?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若能在正确发心及正见指导下,这五种别境心理将成为导向解脱的重要力量。相反,若在邪知邪见的引导下,则会成为走向毁灭的增上缘。颂曰: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LhQ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审稿编辑:佛都信息港心愿团队、发布于2008-10-18、保留出处是对作者的尊重。感恩合十

上一篇:《唯识三十论》·第五节 正辨唯识下一篇:《唯识三十论》·第三节 第二能变——末那识

相关资料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