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俞晓红/著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俞晓红


作者:俞晓红/著                                 出版日期:2006年                                        文件大小:57.5MB

编辑推荐:《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全面探讨了佛教西来与敦煌藏经洞保存下来年中国“早期白话小说”作品的关系。论文从佛教西来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大背景谈起,在对“译经”、“讲经”、“俗讲”等具体考察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这批中国“早期白话小说”的形成过程,进而对这批小说的形式体制、题材内容、精神意象及其小说史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特别令人满意的是论文对所涉及的资料,包括大量的佛经,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并对一系列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篇考、论结合,资料与思辨并重的学位论文,显然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那些因袭旧说、泛泛而论的同类论着,所以该论文得到了由多位著名学者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首肯,并被评为“优秀”。


内容简介:佛教东传的过程,对中国来说就是经历了一个外来文化与固有的传统文化冲突直至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佛教的观念深刻影响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帝王后妃、文人才士、黎民百姓的文化生活都与佛教发生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关系。而寺院僧徒讲经说法时,有意借助佛教文学中故事性譬喻性的题材,以宣教辅教,示现化导,这一方式导致了唐五代时期俗讲“变文”的产生。从“变文”的体式、题材诸方面看,其中一部分已经具备了白话小说的诸种美学特征,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端,并且影响到后世白话小说的发展,拥有明显的小说史价值。


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分为文言和白话两类,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在学理上,应以对中国古代小说“一种体裁两种语体”的认知为前提。中国小说的产生、发展之所以与欧洲小说的产生、发展不同,最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文学没有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类似于欧洲的“神话—史诗”传统,即叙事诗传统,因此,书面叙事艺术的经验首先是在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各类散文体史书——“史传”及其衍流杂史、杂传、志怪书中分散累积的。


作者简介:俞晓红,女,1962年8月生于安徽歙县。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红楼梦研究室主任;中国红学会理事,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近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4年6月于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馀篇,出版专着《形象:文化的投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参与编撰辞典、教材7部,省、部级科研立项7个。



下载资源:【格式为.zip】、【约57.5 MB】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独家整理:佛都信息港心愿团队发布于2015-07-29

站长寄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十方大德提供孤本资料。

上一篇:《佛教与生态文明》觉醒/主编下一篇:《佛教与晚唐诗》胡遂/著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