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系真妄相形而显,非从前无有,但不显耳。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或小声念,或默念。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切不可生急躁心。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三)复叶福备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正)复高邵麟书四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三)复刘瞻明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净土指要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三)复康寄遥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至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三)答幻修学人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续)复沈弥生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时,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音恰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续)诫初发心学佛者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释云: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亦可云:大心念,则所见之佛身大。以大菩提心念佛,则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续)复念西师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感应之道,如撞钟然;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世每有小感而大应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三)药师如来功德经序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续)复念佛居士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若常大声,必致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极强健人,亦不可常如此。(续)复念西师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着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当唐宋时,尚有传佛心印之法,今则只一历代源流而已;名之为法,亦太可怜。净宗绝无此事。来山尚不如看书之有益。古人云:见面不如闻名。即来,与座下说者,仍是文钞中话,岂另有特别奥妙之秘法乎?十余年前,与吴璧华书,末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三)复明性师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如来福慧功德之香,慈悲摄受之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皆熏照。具缚凡夫,绝不闻见;如瞽齆者,当午过旃檀林,了不知有檀香日光也。倘生正信心,常念佛号,以如来万德洪名,冥熏加被,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可随己分量,或得三昧而稍闻见,或证无生而大闻见,迄至以佛庄严而为庄严矣。监院妙真大师,冀莅此者,同染佛香,同蒙佛光,祈题此四字,并以跋告来哲。(三)灵岩山寺香光庄严匾额跋语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着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着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着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着,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着,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正)复何慧昭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着想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往之心,即不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三)大云月刊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无论诵何经、持何咒,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正)复周智茂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四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正)与徐福贤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三)复章道生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盘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三)复愚僧居士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即稽首西方安乐国之一篇长文,载禅门日诵。编者敬注)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正)拟答某居士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乙、劝兼念观音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此义甚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正)复郦隐叟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正)南五台观音示迹记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续)历朝观音像序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若知即此起贪嗔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三)复卓智立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正编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尝无感应也。(三)复蔡锡鼎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众生在迷,不生信向。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碍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正)观世音感应颂重刻木板序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正)复邓伯诚书一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编者敬按:华严会上大士告善财云,我住此大悲行门,普现一切众生之前。然则吾人一言一动,何时何地而不在大士慈悲身中?特历劫昏迷,如生盲人,日对阳光而不自觉。猝遇危难,一切尘劳妄想,顿伏不起,惟求救之一念,如烈火迅发,如急流宾士,不觉与大士立时相应,而巍巍神力,遂具足当前,受用无尽。以上云云,系许止净居士于普门品后,阐扬大士救苦之灵感,最为形容尽致者。特撷要附志于此,用增信向。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沪战时,闸北房舍,多成灰烬。独余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曾波及。盖当战事剧烈时,彼全家同念观世音圣号。且最奇异者,战事起后第七日,渠一家人,始由十九路军救出。及战停归家,室中诸物,一无所失。非菩萨之佑护,何能如此?渠供职新闻报馆已数十年,夫妻均茹素,念佛甚虔。是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遇有灾难,一称圣号,定蒙救护也。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三)息灾法会法语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兼念。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祸耳。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三)复周伯遒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三)复宁德晋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卮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卮,亦必解脱。(三)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救灾,当以尽人能念者为有大益。若摩利支天咒,所印虽多,亦难于大劫临头时用。宜取消,令人念观音圣号,虽三岁孩童也能念。且勿谓支天咒之利益大,念观音之利益小;纵此咒即观音示现,亦当以念观音为事。汝信心虽好,不知一法普摄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紧之时,愈约愈妙。儒教亦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汝若知此义,当以光言为至论。(三)复边慧通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丙、明对治习气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正)复周群铮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正)复陈慧超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然耳。(正)致包师贤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三)复丁普静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正)复宁波某居士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三)复朱仲华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彼自惧获灭种,即相率归降矣。其最要一着,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灭贼,反为贼灭。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正)复徐彦如轶如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即制心不令外驰之谓。编者敬注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正)复马契西书三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正)对治嗔恚等义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校。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正编复袁闻纯书。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三)复陈飞青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三障者,即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即无明,亦名为惑。即是于理不明,即贪嗔痴也。妄起各种不顺理之心念。欲灭各种不顺理之心念,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嗔痴三毒,无由而起矣。见三编与谢融脱书。业即由贪嗔痴烦恼之心,所作之杀盗淫等恶事,故名为业。其业已成,则将来必定要受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恶报也。(三)复宁德晋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正)对治嗔恚等义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嗔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嗔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正)复裘佩卿书二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所言嗔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嗔习愈增,其害非浅。(正)复裘佩卿书一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嗔恚等义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生闭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嗔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正)对治嗔恚等义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正)复徐彦如轶如书toc佛都信息港:::追随海涛法师生命志业,专业提供佛教视频、佛教音乐、烟供共修佛教网站:::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审稿编辑:佛都信息港心愿团队、发布于2008-10-04、保留出处是对作者的尊重。感恩合十

上一篇: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卷一下一篇:一函遍复

相关资料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