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汉语训释方法探索》张幼军/著

佛教汉语训释方法探索:以“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为例

《佛教汉语训释方法探索:以“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为例》,张幼军/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发行。该电子书约61MB,UVZ格式。

李维琦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即着力于汉译佛经的语言研究,历时十馀载,成《佛经释词》、《佛经续释词》二篇,为本学科在汉文佛典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取得有利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蒋冀骋率博士生郑贤章、龙国富、唐贤清、张幼君等对汉文佛典的语法、俗字、词汇进行了研究,也略有收获。今裒而集之,成《汉文佛典语言文字研究丛书》,以飨学者,以就正于方家。

汉文佛经以其较强的口语性而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它,可以作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1.研究汉语语音。汉译佛经中有大量梵汉对音材料,而这些对音材料正是当时语音的较客观的记录,比较接近口语,利用它来研究当时的语音,应该更接近语音实际。在这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国内学者有俞敏、刘广和、尉迟治平、李维琦、施向东、张福平、储泰松诸先生。由于受梵文语言系统的限制,这种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梵文齿音只有一套,而汉语有三套,用梵文的一套齿音分别对应汉语的三套齿音,就难以反映语音实际了。故利用对音材料要注意所对译语言的语音系统性。

2.研究汉语口语词汇。翻译过来的佛经是要对百姓宣讲的,为达此目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使用当时人们的口语,而尽可能避免使用文言。这就为后来的语言研究者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当时口语材料。利用这批材料研究当时的口语,成了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国内学者有朱庆之、李维琦等先生。朱庆之重宏观研究和框架构建,同时也有较精当的微观考释,所谓微观、宏观相结合者也。李维琦则重“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微观考释,多有创获。此外,蒋礼鸿、郭在贻、项楚、江蓝生、方一新诸家的研究中,也大量使用过汉译佛经的材料,也多有成就,但不是对汉译佛经的专门研究,故不在此列。新词新义的研究,李维琦的成就堪为榜首,但常用词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下载资源:【格式为.zip】、【约61 MB】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独家整理:佛都信息港小熊发布于2013-09-27

站长寄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十方大德提供孤本资料。

上一篇:《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梁晓虹/著下一篇:《佛教生死学》郑志明/著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