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论学派研究》圣凯/著

摄论学派研究

《摄论学派研究》,上下两册,圣凯/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出版发行。该套电子书约33MB,PDG格式。

本文依“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的方法,以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为中心,对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利用电脑检索《大正藏》,并且整理日本佛教文献与敦煌遗书中的摄论学派资料,发现灵润、道基、智凝的著作,考察摄论学派的发展史迹。

我们对真谛的思想定位为“从始人终之密意”,在虚妄与经验层面,则是纯正的瑜伽行派的“阿黎耶识缘起”,则是属于“始教”;在转依的果位上,其主张“相性融即”、“智如不二”与护法一玄奘系所主张“相性永别 ”、“智如为二”明显不同,则是具有“终教”的特点。真谛的思想是妄心派向真心派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但是其基本立场仍然是瑜伽行派。真谛的“识界”并非是《起信论》的真妄和合识,但是真谛的佛学思想最终必定能够走向《起信论》,这是其思想的内在必然发展趋势。

在心识论方面,真谛继承“一种七现”的“一心论”而提出“一意识论 ”,主张阿陀那识即是染污意;唯识今学强调别体别用的“诸识差别”,区分阿陀那识与末那识的不同。真谛从种识不分的立场,主张种子是假而无体,阿黎耶识是实而有体;而种子的相续即是阿黎耶识的相续,而不承认种子生种子。护法一系从诸识差别的立场,主张种子与阿黎耶识都是实有的;建构了种子生种子的异时因果与种生现、现熏种的同时因果。

在影像门唯识方面,唯识古学从“无相唯识”的立场出发,主张分别为因,虚妄为果,虚妄分别通依他性与分别性,强调“识境同一”的,层心理结构。唯识今学从有相唯识”的立场,强调虚妄与分别不同体,分别为能缘的依他起,虚妄为二取的分别性,因此必须有两层心理建构,所以“虚妄分别”只是指依他性。唯识古学以“虚妄分别显现”诠释影像门唯识理论,世亲依“识转变”建立了整个唯识体系。在认识论,唯识古学强调心识生起时,心识无义但显现为义,或“似现为义”,显现即是执取;唯识今学强调心识与心识所显现的影像是“有所得”,凡夫执“似义”为义”,于是现起分别性。

在三性三无性思想,真谛是继承与综合“尘识理门”与“染净通门”的三性思想,而唯识今学是继承“情事理门”的思想,从而有不同的展开。真谛与安慧都以八识为能分别,而护法则强调第六识、第七识为能分别;而且,护法主张见分、相分同属依他性,真谛、安慧则无此义。真谛以分别性、依他性无所有而所呈现的同一无性,即是真实性,因此三性是一;护法系主张于依他性上远离分别性,即是真实性,因此三性彼此有分际,不可混同。唯识今学强调“假必依实”的“他性空”,分别性是“无”,而不否定依他性,所以分别性是“空”,而真实性是“空性”,因此“空”与“空性”是有绝对区别的。真谛是站在“性相融即”的立场,主张“空”是否定的对立同一,分别性无相、依‘他性无生都加以遣除,空与空性是同一的。同时,真谛主张分别、依他同一无性即真实性,坚持“一切诸法同一无性”,三性为安立谛,三无性为非安立谛,三性同时也是三无性。而唯识今学强调“三无性不离三自性”,这是在三性之外说三无性,二者不能相即。唯识古学主张二重二谛,窥基则主张四重二谛。

真谛在果报黎耶、种子黎耶之外,提出“解性黎耶”、“阿摩罗识”,通过淡化如来藏“我”的色彩,融摄如来藏与阿黎耶识两系,解决瑜伽行派的内在矛盾与困境。从解脱论来说,阿摩罗识即是境智无差别、智如合一、如如智、转依;从实践论来说,建立“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或“正观唯识”)的实践次第。

在佛性思想方面,唯识今学主张“五性各别”与“密意一乘”,提出“ 理佛性”与“行佛性”;真谛主张“一性皆成”与“究竟一乘”。

在转依思想方面,唯识今学重视转依的认识论意义,其思想的重点在于 “所依转变”;强调种子与阿黎耶识都是实有的,所以转舍与转得的“转变 ”,正是阿黎耶识的体之“用”的变化,而其体并没有变化。真谛的“中间路线”在转依思想上有所体现,他一方面以闻熏习来阐明认识论意义的转依,即减舍杂染习气,增长闻熏习,即是所依转变;另一方面,真谛以解性黎耶、阿摩罗识、四德种子等,来诠释存在论意义的转依,即转阿黎耶识为阿摩罗识,这是自我存在的基体的全然的改变状态。

摄论师由于受地论学派的影响,以“一心二门”来诠释心识论;而且以真妄、体用、本末等思想来理解三性,出现两种形态的三性思想。我们认为,“九识”说是北地摄论师所提出的。摄论师逐渐背离了瑜伽行派的立场,而与“真常唯心”系合流,强调以佛性为中心,以“佛性”诠释“十胜相” ,完全是以如来藏缘起来解读《摄论》,这是摄论学派中国化的核心体现。

最后,我们指出真谛的“染净二分依他”是“立体式”的理解,分别性与真实性的转换是非连续的;而《起信论》强调平面式的“一心二门”,阿黎耶识与法身之间的转换是连续的,这是二者的不同。同时,我们发现佛教存在论是一种“过程存在论”,一切存在建构于“过程”与“关系”中,如来藏、阿黎耶识、法身、法界等都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而不是“批判佛教” 所说不变、无差别的“基体”,这些绝对观念是与“空性”紧密相连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整理、发现一批摄论师的著作与零星资料;在方法论上,提出“综合式研究方法”与“解脱诠释学”,以阿黎耶识缘起、影像门唯识、三性三无性、佛性、一乘、三乘等思想为中心,对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指出,真谛的思想是妄心派向真心派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但是其基本立场仍然是瑜伽行派;而且在重视经验内省以及心理分析的诠释模式下,唯识今学的发展则是必然的。同时,本文以语言哲学、存在哲学、现象学对唯识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对“批判佛教”进行很好的回应。

下载资源:【格式为.zip】、【约33 MB】

访问统计:已查阅次、已随喜

独家整理:佛都信息港小熊发布于2013-08-19

站长寄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十方大德提供孤本资料。

上一篇:《舍利与修行》曾琦云/著下一篇:《摄大乘论注解》参考用书

    投稿或站务联系 【点此发送电子邮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南无守衣入定大迦叶尊者。

  • 回头一步想,能有几回来。
  • 光明世界大迦叶尊者道场,云南鸡足山。
  • Fodu.cn
  • 始建于2007年,数据建立于中国香港